上个月朋友老张找我借钱,说要给儿子买房,开口就是50万。我本想直接转账,他却突然掏出合同:"老铁,现在借钱都流行收担保费,我给您打个8折收15%行不?"这场景让我想起上周邻居王阿姨,她借10万被扣了3万担保费,最后连本金都差点收不回。
很多人不知道,我国根本没有"担保费"这个法定概念。去年最高法的司法解释里,只承认两种合法费用:
去年杭州有个经典判例,出借人收取8%担保费,法院直接认定为变相高息,超过法定红线部分全部返还借款人。记住这点:任何以"担保费"名义收取的费用,都可能被认定为违法。
某借贷平台工作人员透露,现在担保费玩出了新花样:
套路名称 | 操作手法 | 真实案例 |
---|---|---|
服务包装术 | 标注"风控服务费""贷后管理费" | 某公司收取12%服务费被判无效 |
捆绑销售 | 强制购买理财产品抵扣担保费 | 某银行被银保监会处罚200万 |
二次收费 | 先收5%基础费再收10%风险金 | 某小贷公司被吊销牌照 |
虚构担保 | 实际未办理任何抵押手续 | 某P2P平台涉嫌诈骗立案 |
关联公司 | 用空壳公司收取担保费 | 某集团资金链断裂牵出2亿担保费 |
去年深圳中院审理的借款纠纷里,法官给出了明确指引:
有个真实案例,借款人小李发现担保费折算后年利率达36%,向地方金融监管局举报后,不仅追回2万元费用,还获得5000元举报奖励。
遇到担保费纠纷,记住这三个关键步骤:
2023年新规明确,收取超过LPR四倍的费用,不仅本金要返还,出借人还要承担20%的赔偿责任。去年广州就有出借人被判退还17万元担保费,并赔偿3.4万元。
遇到以下情况要立即提高警惕:
记住,正规借贷不需要担保费。下次遇到这种情况,不妨直接反问对方:"您这个担保费在人民银行哪个文件里有规定?"合法合规的借贷,从来不需要这些花样。